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 2022-2023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发布时间: 2024-03-19 浏览次数: 14
 



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

2022-2023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专业代码:082003

专业负责人:               (签字)

教学院长:                  (签字)

学院院长:                  (签字)

学院名称:                  (盖章)




--____


目录




 说

除特殊说明外,本报告所有的数据资料均来自于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涉及专业概况、学生发展、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课程体系、教师队伍、支持条件和质量保障七个方面的相关信息,供专家组了解情况、分析判断、考查评估使用。

报告中财务和科研数据的统计时点为--年自然年(即--11日至1231日),教学等其他数据统计时点为--学年(即 --9 1 日至 --8 31 日)。


1.专业概况

1.1专业设置情况

 本专业前身是交通运输(航空器械维修)专业,于1996年与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办学成立。由于较好的人才培养质量,本专业在民航机务维修行业具有较高知名度和企业认可度。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与建设,本专业已为国内外民航运输企业输送了1000余名优秀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广泛分布于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航空公司、上海机场集团、春秋航空、吉祥航空等航空运输企业,有效地缓解了民航机务维修业本科人才紧缺的矛盾,有力地支撑了民航运输业的快速发展。

 本专业2014年获批上海市属高校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第一批)建设,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改革、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建设、特色师资队伍、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探索建设,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2017 12 月正式启动“高本贯通教育”建设项目,该项目由澳门十大正规网站排行榜、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东方航空公司联合开展。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上突出“高本贯通”教育和一般本科教育的区别、彰显“高本贯通”的优势,确定了“校企融合、三元一体、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适应新形势的教学改革,对接国家大飞机战略及上海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的需要,主动对本专业进行升级改造,于2014年启动“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申报工作,并于2019年获批成立并开始招生。

 本专业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项目

学校情况

专业基本信息

专业代码

082003

专业名称

 飞行器制造工程

所属单位名称

澳门十大正规网站排行榜

专业设置年份

2018

 优势专业类型

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学制

4

 允许修业年限

6

 授予学位门类

工学

在校本科学生数

610

当年计划招生数

155

专业教师数

26

专业课授课校内教师数

108

外聘授课教师数

0

应届本科毕业生去向落实率

92.31

学校生师比

17.95

专业教师与本科生之比

23.46

专业课授课教师(本学院)与本科生之比

30.5

专业负责人

姓名

孙灿飞

是否外聘

专业技术职称

其他正高级

最高学位

博士

学历

博士研究生

是否双师型

是否行业背景

导师类别

/

校内指导博士生数


校内指导硕士生数


承担专业教学课程(门)

1

其中:专业核心课程(门)

1


1.2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航空制造及维修实践中发扬崇尚劳动、无私奉献的精神,理解并遵守航空制造及维修职业道德和规范,树立“航空报国”志向;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及合作能力;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知识以及空气动力学、航空发动机原理、飞机构造、飞行器制造技术、装配工艺、数字化制造、航空维修等专业知识。具有组织调度、规划设计、经营决策、行政管理的能力;能够在航空制造及维修等相关企业从事飞行器制造、维修、维护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2.毕业要求

 学生毕业时,应在“综合能力、航空专业知识、飞行器制造及维修职业能力”三个领域达到下列要求:

 (一)综合能力

 (1)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应用科学知识应用于航空制造及维修领域。

 (2)分析和解析数据的能力,包括设计实验或调查方案、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3)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4)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航空制造及维修实践中发扬崇尚劳动、无私奉献的精神,理解并遵守航空制造及维修职业道德和规范,树立“航空报国”志向。

 (5)能够就航空制造及维修领域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交流研讨。

 (6)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7)了解当前热点问题。

 (8)能够针对航空制造及维修领域问题,具有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技能和使用现代工具的能力。

 (9)了解国内外航空制造及维修环境。

 (10)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航空制造及维修领域问题,并得到有效结论,能够针对具体问题的设计出解决方案。

 (11)能够理解和评价航空制造及维修活动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二)航空专业知识

 (1)掌握航空专业职业规划、证书要求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2)掌握飞行器设计、绩效、运行特征、维修的相关知识。

 (3)掌握航空安全、人因工程领域的相关知识。

 (4)掌握国内外航空法律、法规和民航人员劳动合同相关知识。

 (5)掌握机场、空域、空管等方面的航空资源管理的相关知识。

 (6)掌握航空环境、航空气象领域的相关知识。

 (三)飞行器制造及维修职业能力

 (1)具备在航空运输企业中开展机务维修的能力;

 (2)具备在航空制造企业中从事飞行器制造的能力;

 (3)具备应用专业知识及现代化工具开展飞行器制造及维护方面的研究工作。

3.培养情况

3.1专业建设情况

 聚焦国家民航发展战略和上海民用航空制造业,坚持以民航业的发展需要,积极推进学科内涵建设,提出了民航客机故障诊断(维修)技术为特色的研究方向。

 民航客机故障诊断(维修)技术研究方向主要以民航客机运行可靠性为研究对象,着力围绕民航飞机发动机、起落架、机载设备、航空电子设备等为航空企业提供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故障诊断和可靠性分析、维修计划与维修能力综合评价体系等手段,强调形成具有自主特色的关键技术,处于上海领先、国内先进的特色水平。

2014年,学院与轨道交通学院合作,申报获批“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2015年,学院开始进行“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招收了首批13名研究生,取得了硕士研究生培养零的突破。2023年,招收硕士生34名。

 本年度获评教学建设项目1项,《空气动力学与飞行力学》课程思政建设。

 校企合作制定新的培养方案,新的培养方案具有下列特点:

 (1)定“性”在行业——新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全部聚焦于民航器械维修对人才的各项能力需求;将“航线维护、故障诊断、机队保障”能力作为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能力,更加凸显行业属性。

 (2)定“向”在应用——新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强化了学生的应用能力的培养,无论是基础知识、专业知识,都是以在机务维修领域的应用作为基本目标,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置于突出位置。

 (3)定“格”在特色——新的培养方案在符合交通运输本科专业的基本要求的同时,聚焦于民航维修领域,对接中国民航CCAR66部、CCAR147部基础执照和基本技能考核标准要求,凸显“双证融通”特色。

3.2专业教学计划

3.2.1专业教学计划情况

2023级培养计划修读共168学分,其中包括通识教育课程(51学分)、学科基础平台课程(56学分)、专业课程(22学分)、集中实践教学环节(35学分)和第二课堂(4学分)。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专业教学计划概况

项目

学时

学分

数量

占总学时比例(%

数量

占总学分比例(%

理论教学

1936

58.74

117.13

69.72

实验教学

1360

41.26

11.87

7.07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

/

/

35

20.83

课外科技活动

/

/

4

2.38

合计

3296

--

168

--


※以上数据来源:表4-2 专业培养计划表。

3.2.2课程实施情况表

2022-2023学年本专业开设专业必修课共4836学时,专业选修课共2064学时。具体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专业课程实施情况

项目

学时

学分

数量

占总开课学时比例(%

数量

占总开课学分比例(%

专业必修课

4836

70.09

300

69.93

专业选修课

2064

29.91

129

30.07


※以上数据来源:表5-1-1开课情况、表5-1-2 专业课教学实施情况。

3.3专业课开设情况

2022-2023学年本专业开设29门课程,共161门次。暂无全外语和双语课程。具体情况如表4所示。

 表4 专业课开设情况

项目

数量

课程门数

29

课程总门次数

161

开设全外语课程门次数

0

开设双语课程门次数

0


※以上数据来源:表5-1-1开课情况、表5-1-2 专业课教学实施情况。


3.4专业课课堂规模

 随着招生规模增加,2022-2023学年本专业专业课程规模主要为60-90人,其次是31-60人,然后是90人以上。30人及以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具体情况如表5所示。

 表5 专业课课堂规模情况


平均规模

30人及以下

31-60

61-90

90人以上

数量

75.67

1

52

69

39

比例(%

/

0.62

32.3

42.86

24.22


※以上数据来源:表5-1-1开课情况、表5-1-2 专业课教学实施情况。


3.5专业的核心课程情况

2022-2023学年本专业共开设12门核心课程,每门课程具体情况如表6所示。

 表6 专业核心课程情况

课程名称

课程号

课程性质

课程类别

学分数

学时数

平均课堂规模

机械设计

010339

理论课

专业选修课

3

48

80

机械原理

019310

理论课

专业选修课

3

48

60.57

工程力学()

019503

理论课

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

3

48

79.36

工程力学()

019504

理论课

专业必修课

3

48

68.06

制图基础

019610

理论课

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

2

32

86.6

飞机结构

080106

理论课

专业必修课

2

32

58.67

航空自动控制基础

080186

理论课

专业必修课

2

32

90.5

空气动力学与飞行力学

080193

理论课

专业必修课

2

32

180

飞行器零件加工与成型工艺

080198

理论课

专业必修课

3

48

88

飞行器装配工艺

080199

理论课

专业必修课

2

32

41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

080200

理论课

专业必修课

2

32

41

电工与电子技术

249211

理论课

专业选修课

3

48

71.14


※以上数据来源:表5-1-1开课情况、表5-1-2 专业课教学实施情况。


3.6实验教学情况

2022-2023学年本专业共开设8门实验课程,共11.87学分,具体情况如表7所示。

 表7 实验教学情况

项目

数量

实验教学学分

11.87

占总学分(%)

7.07

学年内开设实验课门数

8

实验课程平均课堂规模

81

专业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值

8645309


※以上数据来源:表4-2 专业培养计划表、表5-1-1开课情况、表5-1-2 专业课教学实施情况、表5-1-3 分专业(大类)专业实验课情况


3.7实践教学情况

 (1)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环节是实现本专业应用型工程技术创新人才的重要环节,根据各专业方向培养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各专业方向在课程体系中设置相应实践教学课程,也有部分实验环节放在课内实验进行。从对学生知识能力培养层次上,可归类为:教学实验实践、工程设计实践、企业工程训练实践3个层次。在课程体系中,9门学科基础课和8门专业课安排有相关的实验教学环节,并开设2门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开设有7门实习课程:航空认知实践、工程基础训练B、电工实习A、航空维修基本技能实习、专业实习与劳动实践、拆装与排故综合实习、CAD/CAM综合实习,开设有2门课程设计:绘图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等。

 (2)实践教学大纲等基本教学文件

 校教务处及学院对实验教学大纲等基本教学文件归档进行常态化管理,每学期定时收缴实践教学环节5大件:实验教学大纲、实验实习指导书、实验实习安排表、学生实验实习报告、教师指导实验实习总结,并在下一学期开学进行归档情况检查。

 (3)实践教学开展情况

 校企合作对实验教学大纲、实习(实训)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并合作安排相关实习。实习课程均安排实习指导老师,根据课程性质,可能是理论课教学教师、实验室实习指导教师或企业兼职教师,实习结束,要求学生和指导教师撰写实习报告和实习指导小结。

3.8创新创业教育

 本专业积极给学生搭建创新创业实践锻炼平台,包括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教师科研项目、飞行器设计大赛、等多种项目或竞赛类平台,对锻炼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人际交流能力和自学习能力等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本年度,本专业学生获得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上海市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上海市计算机应用能力大赛)国家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中国大学生飞行器设计创新大赛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全国航空航天模型公开赛国家级三等奖1项;“汇创青春”上海大学生文化创意作品展示活动三等奖1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获批1项国家级,1项市级,4项校级。

3.9学生毕业综合训练情况

 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在完成本专业所学理论教学和实践、实习环节后进行的最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在对课题调研、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训练学生能结合本专业所学的知识,用正确的思维与有效的工作方法来解决课题所规定的任务要求,并按规范的格式撰写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说明书与绘制设计图纸。其内容是结合科研和生产实际需要,完成涉及航空及相近行业的工程课题、研究课题或实验课题。毕业设计(论文),安排在第八学期进行,共16周。每位指导教师带教毕业设计学生不超过8位,且每个学生毕业设计题目不同,毕业设计题目90%以上来自于实际应用,从选题、指导、答辩等各环节保证了毕业论文具有较高的质量。毕业综合训练情况如表8所示。

 表8 学生毕业综合训练情况

项目

数量

毕业综合训练课题(个)

总数

102

其中:在实验、实习、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中完成数

102

其中:在实验、实习、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中完成比例(%

102

 指导教师数

本专业教师

14

外专业教师

1

 校外指导教师

0

每名教师平均指导毕业生数

6.8


※以上数据来源:表5-2学生毕业综合训练情况

3.10教学改革

 本专业历来非常重视教学研究与改革,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各级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发表教改类学术论文,重视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课堂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并努力构建信息化平台、建设网络课程、聘请外教、使用原版教材、开设双语课程等,极大地丰富专业教学资源,教学效果良好。

 本专业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鼓励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主要的措施包括:

 (1)“案例式教学”。

 在进行专业课教学中,鼓励教师采用“案例式教学”,提升教学效果。通过吸纳民航维修领域的专家,获取机务维修实际案例,教师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形成讨论,在案例教学中探索“小论文写作”、“小组研究报告”、“学生课堂PPT汇报”、“课堂辩论”等多种教学方式;最终学生不仅熟练掌握本课程的知识体系,而且实现在“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文本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均获得一定程度的提高的目的。

 (2)“翻转课堂”。

 本专业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翻转课堂”形式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该教学形式不仅能够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还能提升全体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与分析的积极性,起到多重效果。

 (3)“实际操作式教学”。

 本专业鼓励任课教师采用“实际操作式教学”,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多开设课内实验,通过各类实验、实践活动,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现民航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4)“个性辅导式”教学。

 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可以及时的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供有针对性帮助,对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兴趣都有积极的作用。学院鼓励教师通过评阅“课堂作业”、“网络交流”、“个别谈话”等多种试行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个别辅导。

 本专业已建成校级精品课程3门,建有课程网站的课程5门,通过学校本科教学课程平台,学生可以自学,查阅习题库、往年试题、课件等教学资源,并进行网上互动,使用效果良好。开设双语课程1门,使用英文原版教材1本。

 近年来,本专业教师100%参与教学研究与改革,主持市级教改项目1项,校级教改项目3项,发表教改论文19篇,其中有75%教师正式发表教改论文。


4.教师队伍

4.1专业教师数量与结构

4.1.1专业教师数量

 根据专业发展目标对教师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本专业一直积极进行师资队伍建设工作,采取培养、引进和外聘三种渠道进行师资队伍建设。以知识结构和能力为先决条件,引进或外聘专业发展急需的教师;对现任教师,按专业发展要求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再培养。

 不定期邀请国内外著名大学的教授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前来讲学和学术交流,派遣本专业教师进行国内外访学、各类短期进修和教学、科研合作,提升本学科全体教师的整体学术水平及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建立柔性的人才流动体系,依托上海航空运输行业人才优势,聘请飞机制造业、航空公司等专家,担任本专业的兼职教授或高级顾问参与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使本专业的建设和改革与行业发展保持一致,专业人才培养始终与社会需求同步。

 本专业由孙灿飞教授担任专业负责人,现有专职教师26名,近五年新增教师11名,双师双能型教师23名,具有企业(行业)背景的人数6名,高级职称教师12名,其中教授3名;学年内承担专业课程的教授数量为2名。具体情况如表9所示。

 表9 专业教师数量情况

项目

数量

比例

专业教师总数

26

/

 其中:近五年新增教师

11

42.31

双师双能型教师

23

88.46

具有行业企业背景

6

23.08

高级职称教师数量

12

46.15

学年内承担专业课教学的本专业教师数

13

50

教授数量

3

11.54

学年内承担专业课课程的教授数量

2

66.67

学年内低年级授课教授数量

0

0

*学年内承担专业课课程的教授比例、学年内低年级授课教授比例 为占专业教授数量的比例。本表仅统计本专业教师。


※以上数据来源:表1-5-1 教职工基本信息、表5-1-1 开课情况、表5-1-2 专业课教学实施情况。


4.1.2专业教师结构

 本专业专职教师中,高职称教师占比38.46%,中级职称教师占比50%。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80.77%,硕士学位教师占比19.23%,整体硕博比100%56岁及以上教师占比11.54%46-55岁教师占比26.92%36-45岁教师占比46.15%35岁以下教师占比15.38%。具体情况如表10所示。

 表10 专业教师结构情况

项目

数量

占比

专业教师总数

26

/

职称

教授

3

11.54

副教授

7

26.92

讲师

13

50

助教

0

0

其他正高级

2

7.69

其他副高级

0

0

其他中级

0

0

其他初级

0

0

未评级

1

3.85

 最高学位

博士

21

80.77

硕士

5

19.23

学士

0

0

无学位

0

0

年龄

35 岁及以下

4

15.38

36-45

12

46.15

46-55

7

26.92

56 岁及以上

3

11.54

学缘

 本校

0

0

 外校

境内

19

73.08

境外

7

26.92


4.2授课师资分析

4.2.1专业课校内授课教师职称情况分析

 在职称方面,本专业(核心课)授课教师中,教授5名,占比10.87%;副教授19名,占比41.3%;讲师18名,占比39.13%。具体情况如表11所示。

 表11 专业课校内授课教师职称情况

项目

专业课授课教师

比例(%)

 核心课授课教师

比例(%)

总数

108

/

46

/

教授

13

12.04

5

10.87

副教授

38

35.19

19

41.3

讲师

51

47.22

18

39.13

助教

0

0

0

0

其他正高级

3

2.78

1

2.17

其他副高级

2

1.85

2

4.35

其他中级

1

0.93

1

2.17

其他初级

0

0

0

0

未评级

0

0

0

0


4.2.2专业课校内授课教师最高学位情况分析

 在学位方面,本专业(核心课)授课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5名,占比76.09%;硕士学位的教师9名,占比19.57%;学士学位的教师2名,占比4.35%。具体如表12所示。

 表12 专业课校内授课教师最高学位情况

项目

专业课授课教师

比例(%)

核心课授课教师

比例(%)

博士

77

71.3

35

76.09

硕士

27

25

9

19.57

学士

4

3.7

2

4.35

无学位

0

0

0

0


4.2.3专业课校内授课教师年龄情况分析

 在年龄方面,本专业(核心课)授课教师中,56岁及以上教师3名,占比6.52%46-55岁教师16名,占比34.78%36-45岁教师22名,占比47.83%35岁以下教师5名,占比10.87%。具体如表13所示。

 表13专业课校内授课教师年龄情况

项目

专业课授课教师

比例(%)

核心课授课教师

比例(%)

35 岁及以下

15

13.89

5

10.87

36-45

50

46.3

22

47.83

46-55

33

30.56

16

34.78

56 岁及以上

10

9.26

3

6.52


4.2.4专业课校内授课教师来源情况分析

 在校内教师来源方面,本专业(核心课)授课教师中,本专业教师8名,占比17.39%;本学院外专业教师2名,占比4.35%;校内其他单位教师36名,占比78.26%。具体如表14所示。

 表14 专业课校内授课教师来源情况

项目

专业课授课教师

比例(%)

核心课授课教师

比例(%)

本专业

13

12.04

8

17.39

本学院外专业

7

6.48

2

4.35

校内其他单位

88

81.48

36

78.26


4.2.5专业课外聘授课教师情况分析

2022-2023学年,未有外聘教师为本专业学生授课。具体如表15所示。

 表15 专业课外聘授课教师情况

项目

数量

占比

总数

0

/

 职称

教授

0

0

副教授

0

0

讲师

0

0

助教

0

0

其他正高级

0

0

其他副高级

0

0

其他中级

0

0

其他初级

0

0

未评级

0

0

最高学位

博士

0

0

硕士

0

0

学士

0

0

无学位

0

0


4.3教师教学科研情况

4.3.1教师主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情况

2022-2023学年,未有教师主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具体如表16所示。

 表16 教师主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情况

类别

项目数

经费(万元)

参与教师数(人次)

国家级

0

0

0

省部级

0

0

0


4.3.2教师主编本专业教材情况

2022-2023学年,本专业教师主编本专业教材1本。具体如表17所示。

 表17 教师主编本专业教材情况

教师姓名

教材名称

ISBN

出版社

出版时间

李永平

民航机务专业英语(第4版)

9787302604709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22


5.支持条件

5.1学校生均教学经费情况

2022-2023学年,本专业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指出为5068.5元,生均实验经费支出1017.74元,生均实习经费支出410.89元。具体情况请见表18

 表18 学校生均教学经费情况

项目

经费(元)

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

5068.5

生均实验经费支出

1017.74

生均实习经费支出

410.89


5.2支撑专业实验教学校内场所情况

 本专业实验室建筑面积882平方米,设备使用率100%。 具体情况请见表19

 表19 支撑专业实验教学校内场所情况

项目

数量

承担实验课程门数

面积(平方米)

设备台套数

设备值(万元)

专业实验室

4

8

882

0

0

基础实验室

0

0

0

0

0

实习场所

0

0

0

0

0

实训场所

0

0

0

0

0

其他

0

0

0

0

0


5.3校外本科教学实习实训基地情况

 本专业先后与东方工程技术公司培训中心、江苏无国界航空技术有限公司、上海航宇科普中心、现代航空产业学院等4家单位签定了实习基地协议书。具体情况如表20所示。

 表20 校外本科教学实习实训基地情况

基地名称

建立时间

当年接纳学生总数(人次)

江苏无国界航空技术有限公司

2019

120

上海航宇科普中心

2019

120

东航工程技术公司培训中心

2019

120

现代航空产业学院

2022

151

6.质量保障

6.1质量保障体系

 学校构建了校、院、系三级教学管理体系。在院、系教学管理组织机构中,设有教学副院长、院办主任、教学秘书、系主任、教务员、班主任、辅导员。本专业有健全的教学管理组织机构,除教务员、辅导员有部分本科学历教师外,其他均为硕士、博士研究生,人员素质高,各司其职,教学管理运行规范有序。

 学校和学院依据自身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建立起了涵盖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实验、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或设计等)等本科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构建了目标与过程并重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了一系列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及管理文件。通过两级督导、三级保障模式等措施的有效运行,形成良性循环,对各教学环节提供了全面质量监控和质量保障。各类教学管理规则制度通过下列几种方式告知学生及教师:向每位学生发放学生手册,教师发放教师手册;班主任、辅导员告知;向各系室发放教学管理规则制度及管理文件,系领导向教师传达;系教研会议、学院会议向教师告知;校教务处、学院网站公布。

6.2质量监控制度及实施办法

 本专业就课堂教学评价,例如督导听课、领导听课、同行听课、学生评教等情况,试卷及教学资料检查情况、教师学生座谈会情况、教学质量月活动、学生学习与就业满意度调查等方面建立了良好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1)构建全过程、多方位的质量管理体系,作为教学管理的坚强保证

 构建行政负责制的校级质量管理体系和院级质量管理体系,形成校院两级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将教学管理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形成全员参与的、全过程的、具有不断改进和自我完善机制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体系的建立强调过程控制。

 (2)以规范化运作程序,为教学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建立和完善一系列教学管理文件,使日常教学运行制度化、规范化,日常教学处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先后制定了《理论课课堂教学质量标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实施细则》、《澳门十大正规网站排行榜“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本科试点专业教师业务考核办法》等政策措施和管理办法。

 (3)以多层次监控制度,为过程管理提供基本手段

 在校院两级质量管理体系中,学校建立由校院领导、职能部门和专家教师以及学生等各方组成的多层次的质量监控体系,为了解教学现状、反馈教学信息、实施全过程的教学质量管理提供基本手段。

6.3质量评估反馈及持续改进

 在完善全方位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基础上,以多层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为基本建设内容,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通过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为教学质量保障提供基础,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具体措施如下:

 (1)以教学督导、专业教师、在校学生为主体,构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2)以多渠道信息交流和反馈,为教学质量评价提供客观依据。

 (3)聘请校外同行专家组成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4)实行毕业生跟踪调查,构建毕业生综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此外,学校有完善的教学质量监督机制,定期做毕业设计质量总结。对专业教学质量实施检查、评价、反馈,对反馈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结束后,有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总结,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进行分析;每年对企业进行调查,对毕业生质量进行调查和统计,并归总用人单位毕业生反馈调查报告,形成专业质量报告雏形。

6.4在校生与毕业生满意度

 根据学生网络评教的结果,本专业专任教师的学生评教优良率为100%,学生对本专业教师的教学满意度较高。

20238月,本专业开展了2019级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毕业生毕业要求达成度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00份,收回55份,收回率为55%。总体而言,2019级毕业生表示其较好地达到了设定的毕业要求。其中,在自然知识应用、人文科学素养、解决问题以及终身学习方面达成度较高(4.27分以上),其次是设计、安全法规、社会沟通等方面(4.14-4.27分)。说明我校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较好,达到预期设定的目标,为培养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同时,本专业开展了毕业生培养目标达成度问卷调查,选择毕业5年左右的毕业生进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问卷调查,涉及2010级(70人)、2011级(70人)、2012级(70人)、2013级(70人)和2014级(70人),发出问卷350份,回收50份,回收率14.3%。其中2010级(1人)、2011级(1人)、2012级(4人)、2013级(14人)和2014级(30人)。2010-2014级大部分毕业生表示其较好地达到了专业培养目标。


7.学生发展

7.1本科在校生数量基本情况

 目前,本专业在籍本科生为610人,其中一年级学生155人,二年级学生138人,三年级学生170人,四年级学生145人。具体情况请见表21

 表21 本科在校生数量基本情况

项目

数量

本科生数

610

其中:留学生

0

港澳台侨学生

0

其中:一年级

155

二年级

138

三年级

170

四年级

145

其他

2


7.2专业招生录取率和新生报到率

2023年,本专业计划招生数155人,录取率100%。具体情况请见表22


 表22 专业招生录取率和新生报到率

省份

招生计划数

实际录取数

录取率

一志愿录取数

一志愿录取率

实际报到数

报到率

贵州省

5

5

100

3

60

5

100

山西省

2

2

100

2

100

2

100

上海市

82

82

100

56

68.29

82

100

安徽省

10

10

100

1

10

10

100

河南省

8

8

100

2

25

8

100

海南省

2

2

100

0

0

2

100

四川省

6

6

100

2

33.33

6

100

云南省

5

5

100

1

20

4

80

广西壮族自治区

3

3

100

2

66.67

3

100

吉林省

3

3

100

2

66.67

3

100

甘肃省

4

4

100

0

0

4

100

陕西省

2

2

100

0

0

2

100

黑龙江省

9

9

100

3

33.33

9

100

辽宁省

3

3

100

3

100

3

100

广东省

5

5

100

2

40

5

100

河北省

6

6

100

6

100

6

100


7.3毕业生毕业率、学位授予率与去向落实率

2022-2023年,本专业毕业率为90.25%,学位授予率为97.72%,去向落实率为95.87%。具体情况请见表23

 表23 毕业生毕业率、学位授予率与去向落实率

项目

专业情况

学校情况

 应届毕业生数

39

/

应届生中未按时毕业数

0

/

 毕业率(%

100

90.25

学位授予数

39

/

学位授予率(%

100

97.72

去向落实数

36

/

去向落实率(%

92.31

95.87


7.4学风建设情况

 本专业学生遵守校纪校规、认真学习专业及其相关科学知识,课程的平均出勤率达96%以上,平均迟到率控制在5%以内。

 专业大部分学生自觉在教学楼、图书馆进行晚自习,近年来学生考研数量增多,学习氛围更加浓厚。

 本专业学生积极参加专业学习之外的学习及科技文化活动,100%学生参加各类兴趣活动或创新活动,如辅修专业、科技讲座、计算机软件培训(如VBAUTOCADCAMCATIA等)、外语类学习活动(如日语、英语等级、雅思、托福、英语口译等)、兴趣活动(如摄影、单簧管等)、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物理、数学、飞行器设计大赛、飞思卡尔智能车等各类竞赛,参与人数100%

8.特色发展与案例

 本专业以行业产学研战略联盟单位为依托,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建设,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面向行业需要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经过多年发展,在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发展上取得长足进步,是上海市重点学科,通过上海市第3批本科教育高地建设,现为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在以下几个方面特色明显:

 (1)突出工程教育,建立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机制

 本专业与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航空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和稳定的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已建立产学研实习基地4个,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

 (2)突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本专业依托上海航空公司和东方航空公司,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着力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构建由校内学习实践、企业学习实践和创新与综合工程素质培养3部分构成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3)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特色明显

 本专业秉承学校贴近市场,依托产业,服务经济的办学思想和传统,利用上海要建设成为亚太地区国际航空枢纽港、国家大型民用客机制造基地落户上海历史机遇,以产学研战略联盟为建设依托,全面推进专业内涵建设,形成有特色的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新格局。

 依据上海航空行业的产业链,本专业努力做好对接,使本专业的专业链良好对接产业链,做到专业与企业、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创新、知识与技能、学业与就业相结合。

 在学科专业的规划建设方面,综合考虑工学、管理学、经济学三大学科的特点和高职专科、本科教育、研究生培养三个台阶的内在联系,形成自成体系的比较完善的专业链。

9.问题与对策

1.专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在学校和学院的支持、以及专业教师共同建设和努力下,专业在本科教学建设和改革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为学院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与地方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以及学院的发展目标相比,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在加快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继续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走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之路,进一步提高本专业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以实现新的办学目标。

 (1)办学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

 本专业一直坚持教学中心地位,经费投入向教学倾斜,办学条件有了较大改善。但本专业由于行业的特殊性,进行实践教学需要较大的经费投入,长期以来,办学经费相对紧张,政府投入相对较少,因此还需进一步扩大经费投入。

 (2)校外基地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尽管本专业已与多家企业开展合作,并建立校外实习、实践基地,但由于行业特殊性,实习基地的接纳能力有限,安排实习仍然比较紧张。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仍需加强数量和质量建设,改善实习基地的接纳能力,提高校外实习质量。

 (3)师资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近年来,学院采取多种得力措施,建成了一支整体结构合理、能够满足本科教学需要、发展趋势好的师资队伍,但是由于我校只有硕士学位点,而没有博士学位点和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引进高水平人才充实师资队伍存在相当大的困难,师资的培养成本高、周期长,师资队伍结构不尽合理,学科、专业带头人相对缺乏,有影响的教学骨干、名师、学科专业带头人的数量还较少,师资队伍建设任重而道远。

 (4)学科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尽管本专业经过不断的学科建设,教师的科学研究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学科的影响力也逐渐增加。但是,由于科研平台较薄弱,至今没有能够引进到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高水平人才。而且,由于经费的限制,学科平台的硬件建设也相对滞后。尽管本专业教师一直致力于教学科研相辅相成、并行发展,但仍缺少国家级项目和奖项,省部级项目和奖项也相对较少。此外,服务社会、企业的能力也相对薄弱,缺乏重点或重大的技术攻关项目。这些因素制约了本学科的纵深发展,需要在今后加强建设。

2. 采取的对策及改进措施

 (1)多渠道筹措,加强校内实践、实习平台建设,切实改善办学条件

 学院将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继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成本核算,提高资金利用率;加大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更加完善和优质的教育资源。

 已建成的航空/飞行大楼总面积为18000m2,建成后将成为学院、学院实验、实训的主要基地。与本专业课程体系有关的实验室有航空发动机实验室、飞机CBT实验室、飞机附件拆装实验室、航空硬/软管路施工与轴承维护实验室、航空无损检测与结构健康监测实验室、航空电气实验室、标准线路施工实验室、航空电子综合实验室、气动数值仿真实验室、教学用飞机零部件器材库等10多个实验室,将大大缓解现有实验室用房紧张。航空/飞行大楼建设还将有利于实验课程的开展,至少新增近10门课内实验,将进一步推动实践教学建设,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2)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发挥校友作用拓展和巩固与企业产学研合作联盟

 充分调动教师社会资源、开展校友统计和联系工作,进一步深入企业,建立更牢固更广泛校外实习基地和产学研合作关系。广泛牢固的校外实习基地和产学研合作关系建立可从两方面进行进一步建设:一是更进一步调动教师社会资源,充分挖掘校友会作用,进一步深入教师与企业的联系,巩固和扩展校外实习基地和产学研合作关系;二是积极争取相关部门对产学研合作企业经济、税收及其它政策支持,切实保障产学研合作双方利益,是巩固和扩展校外实习基地和产学研合作关系的根本途径。

 (3)突破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将通过网上招聘,人才招聘市场、专业渠道等多方位在国内重点院校积极招聘优秀人才,学科的骨干教师从校外的科研机构、企事业引进实践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的工程技术、研究人员充实到教师队伍,使“双师”型教师达到一定比例。

 争取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为高层次人才和青年教师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上的困难,为吸引和留住人才创造条件。进一步制定相关政策,积极采取措施为教师工作学习生活提供更好的条件。

 以高学历、高职称教师的培养和引进为重点,适度扩大师资队伍规模,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新进教师以本专业教学和科研急需的研究生为主,提高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尤其是提高博士、硕士研究生的比例。加强柔性引进工作,面向社会特别是企业、科研机构以及社会各界招聘优秀专业人才担任专职教师或兼职教师,充实应用型专业的师资队伍,提高具有专业(行业)职业资格和能力的师资比例。

 强化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贯彻执行教师全员聘任制,形成平等竞争、择优聘用、合同管理的新型劳动契约关系。深化绩效工资改革分配制度,提高教师待遇,改善教师教学、科研条件,稳定专业教师队伍。强化激励机制,对高层次、高素质、高水平的骨干教师实行倾斜政策,使他们晋升职称优先、科研资助优先、评选奖励优先、进修培训优先、参与学术活动优先,提高重点岗位、核心课程主讲教师及青年骨干教师的待遇。同时要引导广大教师增强责任感和忧患意识,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学校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树立专业兴个人荣的意识。在职务聘任、科研资助、评优评先、访学进修及参加学术活动等政策导向方面,向积极参与学科专业建设,主动融入团队建设的教师倾斜。

 在以后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中,本专业将继续把培养青年教师、引进学术大师和教学名师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战略重点,全力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学校将加大“青年教学名师”、“青年学术带头人”、“青年课程带头人”和“优秀学术团队”的培养,实施“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和“青年教师工程设计能力培养”计划,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相应提高本科生人才培养的质量。

 (4)在师资队伍水平提升基础上,开展交通运输学科硕士点建设

 在重点学科建设下,教师的科学研究水平已经得到有效提升,学科的影响力逐渐增加,硬件条件也得到一定的建设和改善,专业可以此为基础,增加学科硕士点建设经费的投入,整合校内软硬件资源,突破师资队伍建设瓶颈,在师资队伍水平提升基础上,加强交通运输学科硕士点建设,使学科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Baidu
sogou